
常見校園危機的定義與類型
- 常見的校園災難 災難事件常是突如其來又難以預期的天災人禍,牽涉影響層面較廣,具普遍造成傷亡,較大的衝擊 地震/土石流/颱風/氣爆。
- 常見的校園危機 規模與牽涉層面小於災難事件,仍超乎一般日常可處理與因應的程度 墜樓/溺水/自傷或傷人/車禍/霸凌/自殺/暴力事件/性侵害、性騷擾、分手糾纏或威脅等/恐嚇、勒索、鬥毆、仇殺、情殺、綁架等。
- 其他意外 墜樓、溺水、車禍、工殤、水火災等/跌倒、相撞、運動傷害等/急重病、精神疾病發作等。
安心服務介入歷程
危機減壓【2週內】
- 減低急性壓力症狀
- 普同化反應
- 篩選並轉介需協助者
- 安置與安心的介入
危機事件校園輔導處遇參考指引
聯繫評估階段
- 進行相關通報
- 召開緊急會議
- 了解事件狀況
- 評估影響範圍
- 啟動處理機制
- 確認現有資源(校內資源、校外資源)
- 研擬介入策略
危機介入階段
- 安心講座
- 衛教單張
- 新聞稿
- 安心文宣(給老師的一封信、給家長的一封信、給學生的一封信)
- 安心班級輔導
- 安心團體輔導(學生、教職員工)
- 特殊儀式
觀察追蹤階段
- 高危險群師生的個別諮商
- 後續觀察與追蹤
- 針對事件處理召開檢討會議
- 呈報事件處理歷程報告
- 危機介入人員的減壓團體制
- 相關處理資料存查
安心服務方式
安心講座
- 大型講座(全校或同學年師生)
- 針對一般人的安心演說
- 主要目標為普同化、正常化
- 介紹失落反應與創傷反應
- 討論有利於適應的應對方式
安心文宣
- 針對一般人的安心文宣
- 主要在於普同化
- 以文字方式介紹失落反應與創傷反應
- 提供自我檢核項目
- 提供資源聯繫管道
給老師/家長的一封信
- 簡單描述事件
- 羅列可能的情緒反應
- 陳述可能的行為舉止
- 建立普同化
- 呈現篩選把關項目
- 提供資源聯繫管道
安心諮詢/訪視
- 協助問題解決
- 疏導可能的情緒反應
- 陳述可能的行為舉止與機會教育
- 建立普同化
- 提供資源聯繫管道
危機減壓輔導模式
- 語言模式與藝術模式
- 進行方式為小團體(8-12人)或班級輔導(30人)
- 請安排至少2位帶領者與協同者
- 給予學校教師排定簡單可達的任務